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

末日審判書:國王的調查員 (上篇)

身為一個外來的征服者,威廉王(William the Conqueror, r. 1066-1087)要如何有效掌握英格蘭這塊土地與人民呢?黑斯廷戰役(Battle of Hastings)之後,戈德溫王朝的哈羅德國王(Harold Godwinson, r. 1066)與其主力軍雖已消滅殆盡,但各地的盎格魯貴族組織了反抗軍對抗威廉王的侵攻。直到西元1070年,威廉才攻下反抗軍最後的據點──約克,統一了英格蘭。面對種種內在潛藏的反叛勢力和外來的威脅,威廉需要穩固其在英格蘭的統治。推行了有別於歐陸封建的諾曼式封建,使所有的英格蘭貴族成為自己的附庸,以解決間接封建關係對王權的威脅;更派遣調查官著手進行全英格蘭的地產、人口、風俗調查,於1086年完成了歷時兩年的《末日審判書》(Domesday Book),調查資料豐富詳盡,得以窺探這塊新征服的海島。

「末日降臨」的全國地產調查
為什麼一份地產調查的文件會有個帶有宗教意味的名稱呢?原來是因為末日審判書調查得十分詳盡,讓人民覺得像是在世界末日時受到上帝審判般,什麼調查都逃不過, 因而有此謔稱。此外,它又稱《大土地調查》、《全國地產調查書》(The Great Survey)。

《末日審判書》(Domesday Book)是征服者威廉入主英格蘭後二十年,於統治區域內所進行的人口、資產、產業活動、風俗習慣等全面性調查報告。

《末日審判書》的調查內容包含一個郡裡有多少海德(hide,面積計算單位)?有多少人?國王在各地擁有有多少財產?主教、領主各有多少財產?擁有多少土地、多少可耕地、多少犁(plough)、多少林地、多少牧地、多少磨坊、多少魚池、有多少牲畜、多少農人、多少奴隸、土地過去與現在的價值為何等等。除此之外,《末日審判書》還要調查在懺悔者愛德華時代、諾曼征服後(1066)、以及1086年三個時段之間的數量與價值變動。
(Great Domesday, 圖片來源:http://www.nationalarchives.gov.uk/domesday/discover-domesday/)


但《末日審判書》中記錄的對象大多是戶主(heads of households),並沒有紀錄所有的家庭成員,因此幾乎看不到女人與小孩的蹤影。由此看來,它並非人口普查書,也無法從中得知當時英格蘭的人口結構。依各郡的風土不同,注重的調查項目會有所差異,甚至有不同的計算單位。

末日審判書的調查區域
《末日審判書》總共調查了英格蘭33個郡,主要調查區域為理布爾河(River Ribble)與蒂斯河(River Tees)以南,是征服者威廉當時可以控制的地區,但不包括直接由國王管轄的溫徹斯特(Winchester)與倫敦。而《末日審判書》依其記錄地點多寡分為僅調查諾福克(Norfolk)、薩福克(Suffolk)、艾塞克斯(Essex)三個郡的《小末日審判書》(Little Domesday)與記錄其餘的30個郡《大末日審判書》(Great Domesday)

城市的命運:倫敦與溫徹斯特

倫敦與溫徹斯特在英格蘭歷史中俱有獨特的地位。在羅馬時代,倫敦被稱作倫迪尼姆(Londonium),自古便是英格蘭政治經濟中樞,直到現在依舊是聯合王國的首都。而溫徹斯特則是盎格魯–撒克遜時期英格蘭的古都,雖然在哈羅德國王時政治中心已轉往倫敦,但溫徹斯特依舊是重要的財政中心與教區,因此在諾曼征服時,這兩個地方是征服者威廉首要且直接控制的區域,不需再另行調查。然而溫徹斯特後來在威廉死後所爆發的內戰中嚴重受損,影響力大不如前,最終走向衰微的命運。

《末日審判書》的調查過程

威廉根據地理位置,將英格蘭分為七大巡迴路線(seven great circuits),也就是七個不同的責任區域。並派出調查官到個別的責任區域調查。調查官抵達當地後,命令由各地領主提供自己所有的土地資料。等到資料搜集完成並由當地開庭審理確認無誤後,調查官便將這些資料送到當時的財政中樞——溫徹斯特。





(《末日審判書》調查示意圖,圖片來源:http://www.ossett.net/domesday.html)

製作《末日審判書》的最後程序

由於英格蘭的國家庫房是在溫徹斯特,所以在各地的資料搜集完畢以後,所有的資料都被送到這交由財政官員進行資料彙整與刪減。當時的財政官員使用當代通行的官方文字——拉丁文進行記錄。最終將這份報告呈給威廉,耗時一年的《末日審判書》便大功告成。

啟動調查的因素

(一)政治因素

為了要有效加強對英格蘭的控制,威廉在英格蘭推行諾曼人的封建制度。但不同於諾曼第,西元1086年,索爾茨伯里盟誓(Oath of Salisbury)讓所有的英格蘭附庸宣誓效忠於他,解決了英格蘭的間接封建關係所產生的問題。而相較於諾曼第各個領主擁有綿延百里的領地,威廉強制切割英格蘭附庸的領地,這使得這些附庸的領地分散在全國各地,為了避免日後產生土地糾紛,釐清土地所有權的土地調查勢在必行。

(二)經濟因素

 為了增加稅收,威廉不僅恢復了前朝英格蘭國王「懺悔者」愛德華(Eward the Confessor, r. 1042-1066)所廢除的丹金,並加重了丹金的稅額。為了順利徵收丹金與其他稅收,制度的實行建立在一個完善的稅務資料上。此外,新導入的司法系統,使得威廉可以從每一次的審判中獲得稅金,而各民族的審判方式與習慣法有其差異,需要仰賴謹慎的風俗民情調查。最直接的原因,則是他到底能從附庸手中徵收到多少稅收。

英格蘭最早的稅收:丹金

丹金(Danegeld)是不列顛島最早的稅收項目,在威塞克斯王朝的愛塞烈德二世(Æthelred II, r 9781013, 10141016)時開始徵收,以作為安撫仍佔據英格蘭西北部的丹人(Dane,也就一般所熟知的維京人)的貢金。後來,這項稅金逐漸成為王國重要的收入來源,而在「懺悔者」愛德華統治期間曾短暫的將這項稅金廢止。諾曼征服後,威廉再度恢復這項制度,但此時稅金已經質變,改成以土地數量為基準進行徵收的土地稅。

以上簡單介紹《末日審判書》的製作背景與製作過程,下一回將從《末日審判書》中認識當時不列顛各個民族的特色,並從中看見英格蘭的社會結構,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諾曼英格蘭的社會藍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