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

海島的命運:關於英格蘭的那段歷史


1215年6月15日,約翰王(King John,r. 1199-1216)在史蒂芬‧蘭頓(Stephen Langton,c. 1150-1228 )和馬歇爾爵士(Sir William Marshal,c. 1146-1219)的隨行下,於倫敦近郊蘭尼密德(Runnymede)簽署貴族們提出的文件,即「大憲章」,強調在封建傳統下,國王徵稅須經過貴族會議同意、不得任意囚禁人民並確立陪審制度。而約一百五十年前,諾曼第(Normandy)的威廉公爵(William the Conqueror, r. 1066-1087)在黑斯廷戰役(Battle of Hastings)中擊敗盎格魯‧撒克遜王哈洛德(Harold Godwinson,r. 1066),成為赫赫有名的「征服者」威廉。其英勇的征戰事蹟被記錄於貝葉掛毯(Bayeux Tapestry)之中。黑斯廷戰役二十年後,威廉王開始進行英格蘭的地產調查工作,製成「全國地產調查書」(The Great Survey),亦稱為「末日審判書」(Domesday Book)。現在,透過這三份史料,我們要走入1066年前後的英格蘭,開啟這場中世紀英格蘭的歷史之旅,細數發生在這塊海島上的那些故事。




(貝葉掛毯中的戰爭場景,圖片來源:http://www.angelfire.com/mb2/battle_hastings_1066/bayeux_tapestry/sect46_48.html)



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(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),簡稱聯合王國(UK),或是我們所熟知的「英國」。在聯合王國的架構中,分別由英格蘭、蘇格蘭、威爾斯與北愛爾蘭四個王國組成。同時又有一個響亮的名稱:不列顛。



(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,圖片來源:http://www.infoplease.com/atlas/country/unitedkingdom.html)

早期英格蘭

最早關於這島嶼的文字記載,將此地稱作阿爾比昂(Albion)。羅馬人發現這座島嶼後,不列塔尼亞(Britannia)成為羅馬人對此地的稱呼。島上住著原住民與最早的歐陸移民塞爾特人(The Celts)。他們發展著自己的文明,直到羅馬帝國於西元43年起,為期300多年的統治,是與外界大量交流的時代。西元4-5世紀,羅馬帝國在國內眾多紛擾下離開了不列顛。隨後在西元5世紀,不列塔尼亞於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中,因來自丹麥的盎格魯人(The Angles)與撒克遜人(The Saxons),而將英格蘭帶入了七國時代(Heptarchy)。西元8世紀時,丹人(The Danes)在不列顛的擴張,促使七王國走向聯合,並在威塞克斯王朝(Wessex)君主阿弗烈大帝(King Alfred,r.871-899)的領導下,統一了英格蘭,英格蘭史上第一個王朝:威塞克斯王朝。
進入諾曼英格蘭的時代

西元1042年,最後一位盎格魯-撒克遜君主「懺悔者」愛德華(Edward the Confessor,r.1042-1066)繼位。他成功驅逐了丹人,卻無力處理繼承人之爭。在他逝世後,隨之而來的是一場慘烈的戰役——黑斯廷斯戰役。諾曼第公爵威廉(WilliamⅠ,r. 1066-1087)伴隨著戰爭,入主英格蘭,成為了偉大的「征服者」。為了彰顯威廉的統治正當性,貝葉掛毯(Bayeux Tapestry)於焉誕生。掛毯不僅僅讓我們了解到不列顛海島的劇變,也讓我們看見融合了英格蘭與諾曼第風格的藝術品,而這也是日後英國文化的一部份。

但征服並不是一切,黑斯廷斯戰後的英格蘭的是土地建物殘破不堪、人民紛擾叛亂與外敵虎視眈眈。威廉在英格蘭僅靠推行封建制度,仍不足以控制這塊新征服的島嶼,他需要更強大的國家機器來了解英格蘭並動員人力與和物力。為此,全國的人口、土地、資源、風俗大調查報告——《末日審判書》(Domesday Book)在威廉統治下誕生了。帶有宗教色彩的謔稱,改變不了王權嘗試在貴族與教會之上控制地方的事實。
王權與貴族勢力的消長

王權不斷地擴張,貴族的力量相對削弱。在金雀花王朝(House of Plantagenet)亨利二世時(HenryⅡ,r.1154-1189),中央集權達到頂峰。相較於英明的父親(亨利二世)與勇猛的兄長獅心王理查(Richard the Lionheart,r. 1189-1199),約翰王(King John,r.1199-1216)即位後在外交與內政上都遭受嚴重屈辱,王權擴張更出現了重大的挫敗——貴族勢力終於對歷代國王破壞封建傳統的舉措展開反擊。因此,第一份成文的封建文獻——《大憲章》(Magna Carta)在800年前貴族們兵諫下簽署完成。然而,當時誰也料想不到,這份文獻造就一個獨特的國家體制,讓英國走向君主立憲和代議制度的道路,而非歐陸君主專制體系。箇中的立法精神,與日後的詮釋角度讓《大憲章》在影響力逐漸淡薄之後,再次受到重視,獲得重生。

這就是英國誕生時最關鍵的時刻。每份史料環環相扣,使我們了解現在的英國是怎麼形成的,是怎麼被這些關鍵的時間、地點、人物塑造出來的。讓我們藉古觀今,繼續看著這個海島的故事。